摘要
- 外送市場的震撼彈:Uber Eats 於 2024 年 5 月宣布擬收購 Foodpanda 台灣業務,此消息一出,即刻引發市場譁然。
- 七個月的漫長審查:從宣布併購到公平會正式否決,歷經長時間審查,各界高度關注。
- 公平會的當頭棒喝:公平會於 12 月 25 日正式宣布禁止此項結合案。
- 外送市場的變局:此決議不僅終止了外送巨擘的合併,也為台灣外送市場的未來發展投下變數。
- 五大否決理由:公平會考量限制競爭疑慮、潛在競爭者進入障礙、交易相對人抗衡力量不足、結合效益難以驗證以及矯正措施不足等因素,駁回此合併案。
- 競爭壓力驟減:Uber Eats 與 Foodpanda 合併後,將消除彼此間的競爭壓力,其他競爭者難以有效制衡。
- 價格與抽成上漲的擔憂:公平會擔憂合併後的 Uber Eats 將不受競爭約束,可能提高價格與對消費者和餐飲業者的抽成。
- 新進者難以立足:新競爭者難以及時且充分進入市場,難以對 Uber Eats 產生競爭壓力。
- 買方議價能力下降:消費者和多為中小型的餐飲業者難以繞過外送平台,制衡 Uber Eats 的市場力量,合併後將更欠缺抗衡力量。
- 難以驗證的密度經濟:Uber Eats 主張合併可提高外送網路密度,實現「密度經濟」,但公平會認為這些效益難以驗證或短期內實現,且非必須透過合併才能達成。
- 無法力挽狂瀾的矯正措施:Uber Eats 提出的承諾事項僅屬短期行為面矯正措施,難以維持結合前的競爭狀態,無法修復結合造成的競爭傷害。
- 市佔率獨大:若合併後,Uber Eats 市佔率將突破九成,形成獨大局面。
- Uber Eats 的失望與堅持:對公平會的決議表達失望,但強調會持續在台灣投資,並帶來創新。
- Foodpanda 的持續深耕:foodpanda 德國總公司 Delivery Hero 發聲明表示,將持續發展及運營台灣市場,並優化各項服務。
- 公平會的立場堅定:強調決策是為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,保障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利益。
- 外送工會的肯定與期盼:全國外送產業工會對公平會的決策表示支持,並呼籲政府制定外送產業專法,以保障外送員的權益。
- 中小餐飲業者的困境:合併將加劇外送平台對中小餐飲業者的壓榨,使其處於更不利的地位。
- 外送員的權益:外送員的權益也同樣值得關注,工會呼籲政府制定專法保障。
- 政府角色的重要性:公平會的決策凸顯政府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中的重要作用,防止市場壟斷,保護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利益。
- 市場未來走向:外送平台在監管之下,如何與商家和消費者建立更穩定的合作關係,仍是市場關注的議題。
市場風雲突變:併購案的急煞車
2024 年 5 月,外送平台巨頭 Uber Eats 宣布有意收購 Foodpanda 在台灣的業務,此舉如同一枚震撼彈,瞬間引爆了整個外送市場。
這項被視為可能重塑台灣外送產業格局的併購案,自消息傳出後便備受矚目。 市場各界無不屏息以待,關注著這場可能改變產業生態的巨型交易。 從最初的震驚、到後續的審查,這場合併案的進展,無不牽動著外送產業的每一條神經。 然而,這場看似順理成章的交易,最終在公平交易委員會的鐵腕干預下戛然而止。
在歷經長達七個月的審慎審查後,公平會於 12 月 25 日這天,正式宣告禁止此項結合案,為這場備受矚目的併購案畫下了休止符。 這項突如其來的決議,不僅讓市場大感震驚,更為台灣外送市場的未來發展,增添了諸多不確定性。 此舉無疑對台灣的外送市場,投下了深遠的影響,宣告著外送市場的競爭態勢,將面臨一場重新洗牌。
公平會的鐵腕決策:壟斷陰影下的終局
公平會的否決,並非一時興起,而是經過周全考量後的決策。 公平會仔細審視了此合併案可能帶來的影響,並基於多重考量,最終做出了否決的決定。
公平會明確指出,此合併案存在著諸多顯著的限制競爭疑慮,將嚴重損害市場的公平競爭環境。 公平會列出了 五大否決理由,包含限制競爭疑慮、潛在競爭者進入障礙、交易相對人抗衡力量不足、結合效益難以驗證,以及矯正措施不足。
首先,公平會認為,Uber Eats 與 Foodpanda 合併後,將直接消除彼此之間的競爭壓力,使得市場上缺乏有效的制衡力量。 這種 競爭壓力的驟減,將使 Uber Eats 在市場上幾乎沒有競爭對手,進而可能導致其濫用市場支配地位,提高價格,並增加對餐飲業者的抽成。 公平會擔憂,新進者難以立足,其他潛在的競爭者也難以在短時間內進入市場,對 Uber Eats 產生有效的競爭壓力。
此外,公平會也考量到,買方議價能力下降,消費者和多為中小型的餐飲業者,難以透過其他管道繞過外送平台,來制衡 Uber Eats 的市場力量。 公平會也質疑,Uber Eats 所宣稱的「密度經濟」,亦即透過合併提高外送網路密度,來提升配送效率,實際上並非合併所獨有,且這些效益難以檢驗,或在短期內實現。 即使 Uber Eats 提出了一些承諾事項,公平會也認為這些措施僅屬短期的行為面矯正措施,無法力挽狂瀾,難以重建或維持合併前的競爭狀態。
公平會更指出,一旦合併完成,Uber Eats 在市場上的佔有率將 突破九成,形成一家獨大的局面,將嚴重損害市場的公平競爭。 綜合上述各項因素,讓公平會不得不做出否決此合併案的決定。
各方反應:多方利益的拉鋸戰
公平會的否決決議一出,各方反應不一,牽動著各方利益的角力。
Uber Eats 對此結果表示失望,並強調此合併案能為外送夥伴、商家夥伴、消費者及台灣經濟,帶來最大的利益。 儘管如此,Uber Eats 仍聲稱會繼續在台灣投資,並致力於創新。
另一方面,Foodpanda 的德國總公司 Delivery Hero 也發出聲明表示,將持續發展並營運台灣市場,並致力於優化各項服務。 這顯示 Foodpanda 並未因合併案的破局而退縮,將繼續在台灣外送市場深耕。
公平會則重申其立場,強調此決策是為了維護市場競爭秩序,確保消費者及中小企業的權益不受損害。 公平會的決策,也獲得了 全國外送產業工會 的支持與肯定。
工會不僅對公平會的決策表示支持,更進一步呼籲政府,應盡速制定外送產業專法,以確保外送員的權益得到保障。 各方不同的反應,反映出這場合併案所牽涉的利益複雜性,以及各方對於外送市場未來發展的不同期待。
潛藏的市場隱憂:壟斷與失衡的風險
公平會否決此合併案,不僅僅是為了阻止兩大外送平台之間的結合,更深層的意義在於防止市場壟斷,維持市場的競爭平衡。 合併案若通過,將加劇外送平台對中小餐飲業者的壓榨,使其在與外送平台的合作中處於更不利的地位。
除了餐飲業者,外送員的權益 也同樣需要關注。 外送員作為外送產業的重要一環,其勞動條件及權益保障不應被忽視。 公平會的決策,凸顯了 政府在維護市場競爭秩序上的重要性,不僅要防止市場壟斷,也要保護消費者和中小企業的利益,確保市場的健全發展。
隨著合併案的破局,外送市場的未來走向 也備受關注。 外送平台如何在監管的框架下運作,如何與商家和消費者建立更穩定的合作關係,仍是市場需要面對的挑戰。
雖然 Uber Eats 與 Foodpanda 的合併案告終,但外送市場的競爭將會繼續,各家外送平台將在新的市場格局下,展開新一輪的競爭。 這場外送市場的變局,不僅考驗著外送平台的營運能力,更考驗著政府的監管智慧。